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2篇
  免费   52篇
  国内免费   105篇
测绘学   9篇
大气科学   17篇
地球物理   106篇
地质学   207篇
海洋学   62篇
天文学   90篇
综合类   67篇
自然地理   2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6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32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38篇
  2003年   48篇
  2002年   33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21篇
  1992年   26篇
  1991年   18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15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3篇
  1981年   2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5篇
  1977年   4篇
  1975年   1篇
  1970年   1篇
  1933年   2篇
  1927年   3篇
  192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8 毫秒
11.
吉林油田同位素吸水剖面测井采用~(113)In同位素追踪技术,根据同位素追踪过程解释基本可以判断配水层段吸水情况。但是在注水井存在沾污、大孔道以及串槽等影响时,吸水面积确定比较困难。在同位素测井中增加井温、流量参数,通过多参数综合解释,不仅可以对沾污影响进行合理校正,确定准确的小层吸水量,而且能够正确判断各级封隔器、配水器的工作情况,在地层存在大孔道的情况下,确定地层的吸水面积。吸水剖面综合解释方法在吉林油田已普遍应用,见到明显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大陆科学钻探在江苏岗上超镁铁岩体上打了一个卫星孔(CCSD-PP3),孔深705m,穿透428m厚超镁铁岩体,其下主要为不同类型片麻岩及少量榴辉岩。该岩体产在苏鲁超高压变质带中,面积1370×700m,上覆约10m厚第四纪盖层。岩心柱可以粗分为4段,370m上部超镁铁岩,50m片麻岩夹榴辉岩,60m下部超镁铁岩,225m片麻岩类。榴辉岩夹在片麻岩中,片麻岩有正、副之分。榴辉岩石榴石中发现柯石英假象,表明岩石经历超高压变质作用。超镁铁岩主要岩性为纯橄岩和含石榴石纯橄岩,含石榴石纯橄岩出现3层,总厚度仅90m,与不舍石榴石的纯橄岩无截然界线。岩相学研究观测到石榴石中保留橄榄石、单斜辉石和尖晶石等超高压变质之前的矿物组合,以及退变质矿物替代石榴石的现象。岩石化学成分总体变化小,SiO242.17-44.79,平均43.78;MgO46.35-48.98,平均47.42,Mg#值(=Mg/(Mg Fe)×100)为91.89-92.75,平均92.4,属于高Mg型;Al2O3和CaO丰度低,分别为0.66-0.27,平均0.43,和0,01-0.35,平均0.13;REE总量较原始地幔亏损,但LREE相对HREE富集。结合矿物组合特征,说明这套岩石属亏损型,但可能经历了流体热液的改造;纯橄岩和含石榴石纯橄岩成分的一致型,说明后者是前者经变质改造形成。SHRIMPU-Pb定年测得含石榴石纯榄岩中锆石存在两组年龄,超高压变质阶段新形成的锆石时代为240±2.7Ma,核部残留岩浆锆石给出726±56Mao前者与区域上超高压变质年龄十分吻合,后者与大别-苏鲁区域上新元古代大规模花岗质岩浆侵位时代。岗上超镁铁岩体可能记录了早期侵位到地壳,在陆陆俯冲碰撞阶段被俯冲岩片带入到柯石英形成深度,以及随岩片折返到地表的整个历史。  相似文献   
13.
云南元谋古猿动物群化石埋藏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云南元谋小河-雷老一带含古猿新近系(上第三系)是一套紫红色含砾细砂-粉砂岩,夹有多层黄色砂砾石层。化石埋藏学研究及含化石层岩性特征、组合及沉积构造表明,该层以山前洪积堆积为主,并有发育的扇上河道沉积。通过30余个发掘地点化石野外埋藏资料及数千件化石标本的分析鉴定,化石埋藏类型有两种,埋藏Ⅰ型的化石数量稀少、保存完整,赋存在扇体细粒沉积物中;理藏Ⅱ型化石保存丰富但相当残破,赋存在粗粒沉积的扇上河道各个部位。化石埋藏类型与古气候、古生态有着密切的关系,化石埋藏特征表明该区自然环境分带已形成。元谋古猿动物群的生存时代是一个从森林向草原-灌丛环境过渡的动荡时期。  相似文献   
14.
塔巴庙地区上古生界砂岩成岩作用特征及其储集性分析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12  
鄂尔多斯盆地北部塔巴庙地区上古生界发育一套低孔低渗致密砂岩储层,储集空间以溶蚀微孔、蜂窝状溶孔和高岭石晶间隙为主,孔喉以细——微细为主。成岩作用决定了砂岩内部储集空间特征和储集性能,主要表现在较强的压实作用和胶结作用使砂岩的原生孔隙很少得到保存;较弱的溶蚀作用和强的蚀变作用使砂岩储集空间以微孔、超微孔为主,具有孔径小喉道细的特征,这是砂岩储集物性特别是渗透率偏低的直接原因。  相似文献   
15.
16.
西藏南部郎杰学群碎屑物质来源的古水流证据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新近对西藏山南琼果和贡嘎地区(特提斯喜马拉雅北亚带)弱变质的上三叠统深海—半深海沉积地层——郎杰学群地质填图调查,在出露槽模沉积构造的37个古水流点获得了43组数据。赤平投影数据恢复后发现,这一地区主力古水流有南东140°~160°和南西190°~210°两个方向。这一分析结果为郎杰学群沉积物来自北边(未知块体)而非印度次大陆的观点提供了有力证据。  相似文献   
17.
中国地震台网数字化改造的进展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介绍了九五期间(1996~2000年)中国地震台网数字化改造的进展和首都圈数字地震台网(1999~2001年)的建设情况,重点介绍了国家数字地震台网、区域数字地震台网和流动数字地震台网的台站分布、仪器配备和主要任务.   相似文献   
18.
文中运用损伤力学研究方法 ,提出孕震过程中引起地壳破坏的应力 -损伤耦合效应。利用应变等效性假设 ,推导了地壳体的应力 -损伤耦合效应与地表重力变化之间的理论关系。根据岩石力学实验的不同加载途径 ,模拟了 1976年唐山 7 8级地震和 2 0 0 1年昆仑山口西 8 1级地震重力演化的不同特征 ,结果与实际情况符合较好 ,表明应力 -损伤耦合效应可以作为地震前地壳重力变化的一种物理解释  相似文献   
19.
杨雄庭  王泽安 《湖南地质》1996,15(4):234-238
本文从区域构造背景出发,根据波拉湾煤勘探区地表及钻孔资料综合分析,建立了逆冲断层F1、F2及其配套的f1、f2……构造,理顺了错综复杂的构造格局,将推覆构造理论成功地用于援外生产实践。  相似文献   
20.
莺歌海盆地成因及其大地构造意义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6       下载免费PDF全文
莺歌海盆地位于南海西北部 ,属 NW走向红河断裂带向南海海域的延伸。本文通过对盆地结构、沉降特征和构造 -沉积迁移过程的研究 ,提出莺歌海盆地在始新世—早渐新世期间属左旋扭张性断陷盆地 ,晚渐新世—早中新世的盆地演化阶段受到红河断裂带的左行剪切运动影响。莺歌海盆地的形成和演化历史反映了印藏板块碰撞过程对南海形成演化的影响历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